永利官网
机电学院完善实践性教学体系
哈工大报讯(闫明星) 一位去长春一汽实习的同学说:“通过实习,发现理论学习和实践有很大差别,现在脑中有了结构图,以后做设计、毕业论文就方便多了。”机电学院历来重视实习,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正在形成新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机电学院实践性教学体系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多个环节,通过校内工程训练中心、哈市相关企业群和长春一汽等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强调与课堂教学密切结合,突出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机电学院整个实践性教学体系起步早,强调循序渐进。学院针对学生的知识类别,组织大二学生在工程训练中心进行现代工程培训,学生深入到热处理、车床加工等环节亲身体验生产的实际情况。在学生上大三的时候,学院组织学生进行认识实习,到哈市相关企业参观,现场观看工艺流程,了解加工工艺的方法等。
大四上学期,基础课程学完之后,学院组织学生去长春一汽实习。这次实习承担着承前启后的重任,既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验证,又为以后的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奠定了基础。学生在3周内要完成对工艺规程、关键制造技术、生产系统与设备、生产过程管理、文档资料管理等方面的认知和理解,就像一名实习同学所说的:“原先许多不明白的地方,现在豁然开朗了。”为解决专业面向拓宽后实习基地难以完全满足要求的问题,机电学院加快组织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两个大型多媒体素材库的制作。姚英学副院长认为,这两个多媒体实习库的建立,可以进一步消除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中因时间、条件限制所带来的影响。
通过实习,学生有了感性的、直观的认知,实习后,学院针对实习中的实际情况,开设了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械系统设计等课程,提高了学生的理性认识。学院在实习后还安排了两个设计,综合课程设计(Ⅰ)主要进行专业基础训练,要求设计不同零件的加工工艺和夹具,工艺方案可在小组共同研究,集思广益,也可独树一帜,夹具设计每人一题;综合课程设计(Ⅱ)采用小组(3~5人)协同做一个题目的方式,由老师找学生指导的方式改变为学生找老师答疑的方式,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按照学校的安排,机电学院将毕业设计周期延长为一年,从进入四年级开始,便给学生安排毕业设计(或论文)的题目,增加学生参与科研实践的时间。通过实习,使同学知行合一,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发布者:闫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