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永利官网

哈工大精密测量两博士参与神舟飞船总装精度测量攻关

2003-11-17 8:09 管理员


    《中国航天报》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测量专业的两名博士作为攻关小组成员参与神舟飞船总装精度测试攻关的情况。

    勇于攀登协同攻关 解决专业测试重大难题

    由于神舟飞船的特殊要求,对专业测试条件提出了新的挑战,专业测试有关人员发扬勇于攀登、协同攻关的精神为研制设备创造条件,解决了专业测试中的许多难题。从而带动了专业测试水平的提高。
    如何保证飞船的总装精度是关键技术之一,飞船两总系统组织了各方专家几次召开专题会,529厂领导决定针对现有的技术条件,成立攻关小组。攻关小组由529厂负责精度测量的工程师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测量专业的两名博士组成。
    在当时时间很紧迫的情况下,是否还是采用过去卫星测量经验,设计加工一个与飞船接口相匹配的大型精密转台呢?研制组深入讨论了电子经纬仪测量原理和飞船的测量技术要求,发现完全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工程问题,虽然软件计算上复杂了许多,但对于重新研制大型测量工装来说,成本还是低了很多,也能赶上飞船总体研制进度,而且日后进行飞船测量时要方便许多。
    干就干,飞船测量软件系统的研制就这样开始了。
    摆在研制组面前的第一只拦路虎是从国外进口的测量仪器没有提供其通讯标准,而且通讯卡还是基于DOS操作系统下的,如果我们的测量软件还要做成DOS下的,显然是在“奔驰”汽车上装了台拖拉机的发动机。为此,研制组的同志们查阅了很多计算机资料,不厌其烦地把各种通讯标准参数一遍一遍试验,计算机终于成功地和经纬仪实现了通讯。此后的日子,大家全身心投入工作中,查阅资料研究算法,编写程序,做各种试验,常常一天工作12小时以上,有时候,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吃饭、睡觉也在讨论和思考。
    几个月以后,系统终于完成集成调试,就等通过测评了。但是,在科工委计量中心做对比试验的时候,发现系统测量范围超过10米时,误差稍大,虽然这并不影响系统的总体性能,但总感觉不太完美。大家下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于是再一次仔细分析了误差的各个环节,并针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了试验,同时,与测绘学院、科工委计量中心等一些兄弟单位的专家们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给了研制组很大的帮助。在软件中一些必要的地方增加了补偿、迭代算法,再做对比试验时,系统精度完全符合设计指标。
    测量系统应用于飞船研制以后,大家又夜以继日地投入到主战场,依然有许多工程难题出现,几乎涉及到机械、光学、电子、控制等各领域,在相关分系统设计师的协同下,最后问题都一个一个地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