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利官网
循环经济:我们该做什么?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钱易教授谈循环经济
科技日报 2003-12-8 王翰林
作为“国合会”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课题组的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钱易教授对循环经济情有独钟。记者采访她时,恰逢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胜利闭幕,她代表课题组做了很好的发言,随后,她又在上海“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上做了很有分量的报告。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先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981年—2000年的20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达到9.7%,2000年的GDP总量已达到8.9万亿元,人均GDP首次超过800美元。随着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张,我国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有所提高。然而我们不能不看到还存在着一些隐忧。首先是单位GDP的成本长期以来高居世界前列,能耗和物耗普遍高于国际水平,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并没有抵消资源投入和污染产出的增加。2002年较1989年废水、废气排放量增长1.2—1.7倍,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增长1.7倍,虽然均低于GDP增长速度,但资源高投入和废物产出状况依然十分突出。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如果继续沿袭现行的发展模式,在GDP翻两番的同时,资源投入和污染排放将同步增长,其严重后果不言而喻。可以想见,届时耕地减少、用水紧张、能源短缺、矿产资源不足、大气污染加剧、水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不可持续因素造成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加,其中有些因素将逼近甚至超过极限值。换言之,如果只顾提高GDP,不顾生态环境的保护,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是难以实现的。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她认为,要实现未来20年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现有的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亟待转变。她在深入分析了中国目前的国情之后得出结论:推行循环经济是改变经济发展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途径;贯彻清洁生产促进法,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措施;推行循环经济是一件综合性十分强的工作,需要有各部门、各行业的合作与协调。
为此,钱易院士提出五点建议:
———鉴于循环经济的发展是关系到我国全面实行小康社会目标的大事,因此建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牵头组织政府有关部门着手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目标和总体规划,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量和污染产生量纳入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由国家高度统筹规划循环经济的总体发展框架和战略,制定循环经济的推行与实施方案和计划,从根本上创造实施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国家能力。在努力实现经济总量目标翻两番的同时,有效控制和实现资源消耗的低增长甚至零增长,污染物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不同地区的特点,在全国范围内支持循环经济的试点工作。
———通过立法手段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针对国务院机构改革现状,有必要对清洁生产促进法进行适当的修改,以落实执法机构。建议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研究制定能力建设、科技开发、税费改革、投融资机制等清洁生产配套政策,尽快出台清洁生产促进法实施细则,加大清洁生产推行和实施力度。同时,为了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建议制定一些循环经济的单项法规,如:废旧包装容器、废旧家电和废旧汽车回收法等,并在条件成熟时,将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列入全国人大的立法计划并逐步建立促进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
———建立符合循环经济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相应的数据统计收集系统。
用GDP衡量经济发展和考察政府政绩有很大片面性,建议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建立一套包含经济增长、资源消耗、环境质量和人民福利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反映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为此,建议国家统计部门建立相应的综合性的数据统计和信息系统,收集整理经济、资源、环境和人民福利等多方面的信息,确保各类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可靠性和及时性。针对目前缺失的物料和能量利用的数据,借鉴德国和日本经验,建立国家和地区等多个层次上的物流能流平衡模型。同时,要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制度,用信息化促进新型工业化,不断提高循环经济水平。
———推进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促进绿色消费。
循环经济应包括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两方面的改变,政府作为最大的购买团体和循环经济的推动者,应切实推进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贯彻实施,使绿色采购制度进一步法制化、规范化,并扩大实施的范围,发挥对社会绿色消费的推动和示范作用。同时,应大力培育绿色市场,鼓励和支持各行各业、各种消费群体改变消费意识和消费习惯,提倡反对奢靡浪费、节约一切自然资源的绿色消费观。
———加强科技进步和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促进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
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理论创新、政策创新和技术创新。建议将对循环经济各个方面的研究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应着重于从我国的社会、经济现状和发展需求出发,辨识已经或正在成为制约社会和经济发展瓶颈的资源环境问题,提出应加以重点研究开发的关键技术,进一步理清、辨识和开发支持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转变的关键技术。重点关注大幅度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先进的、与环境友好的制造业关键技术;以废弃物为原料的新型工业技术及体系;以市场规律推动构建物质循环体系的经济和税收政策体系;循环经济的跟踪评估机制和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和开发符合循环经济基本原则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为实现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持。
钱易院士告诉记者,以上意见也是“国合会”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课题组中外专家的一致意见。她指出,推行循环经济对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要充分认识推行循环经济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她认为,循环经济的推行,覆盖范围大,链接部门广,涉及因素多,见效周期长,是一项涵盖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应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走出一条带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